欢迎光临环境观察网!
环境观察网
首页 > 环保常识 > 正文

最是橙黄“林”绿时,湖北秭归生态修复与特色产业结合,实现景美民富

2022-09-28 22:13:51   栏目:环保常识   来源:中国环境APP   点击:

漫步于沿江长道,一步一景,在临水平台驻足拍照;抑或站在古朴的廊桥上,吹着江风,与三峡大坝隔江相望。每个来到湖北秭归木鱼岛公园的游客都对这里赞不绝口,却想不到如今的网红打卡地在几年前还是乱石遍地、杂草丛生。通过环境整治打造成的休闲公园,吸引着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也体现出秭归县在生态修复方面下的功夫。

实施生态复绿,打造滨江景观带

秭归县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三峡库区最后一道生态屏障,担负着“保证一库清水、保障三峡工程、保护万里长江”的重要使命。秭归的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到全县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秭归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自2000年开始实施第一轮退耕还林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61.3万亩。

近年来,为统筹推进长江两岸生态修复,秭归启动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大力开展“增绿添彩·秀美家园”三年植树行动,在长江两岸和生态脆弱地区实施生态复绿。

“从2019年开始,我们用3年时间开展了群众性大规模植树活动,掀起了植树造林、美化家园新热潮。”秭归县林业局局长鲁邦群介绍道。

截至目前,全县12个乡镇共植树200余万株,折合面积2.4万亩,真正实现了“路有荫、房有树、村有景、花常开”,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滨江景观带。   王罡供图

 

木鱼岛天问公园和望江公园曾经都是乱石岗、零碎的坡耕地,通过结合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生态修复7公里,在绿化上做到乔灌搭配、常落结合、花叶相间,形成了坝区滨江景观带,成为市民亲绿胜地和网红打卡地。

秭归县还积极争取和中国林科院、湖北省林科院等单位合作,推进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治理秭归示范县建设,为三峡库区乃至长江沿岸提供生态修复的“秭归样本”。

转化生态效益,形成柑橘产业链

秭归县的优势是山,生态靠林,效益靠园。

结合人多地少、山高坡陡、垂直海拔差异大的县情,秭归县在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同时,有规划地进行了树种选择和空间布局,构建起低山脐橙带,中山茶叶、板栗带,高山核桃、林本中药材带的“三带”林业产业格局,实现了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的有机结合。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秭归的柑橘种植历史由来已久。利用独特的峡江气候和良好的地理位置,秭归打造了脐橙这一亮丽名片。

有“中国橙谷”之称的秭归县水田坝乡王家桥村,凭借蒸蒸日上的柑橘产业,2021年跻身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成为“中国橙谷第一村”。

 

秭归脐橙。   王罡供图

 

“柑橘发展起来了,价格越来越好,村里面的环境也在不断改善。精品果园和农家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现在王家桥真是村美、景美、橘也美。”提起村里面的变化,村民胡静感到由衷的高兴。

秭归县委书记杨勇表示:“秭归县紧紧围绕‘做全柑橘产业链、提升柑橘价值链’做文章,积极培育、壮大扶持屈姑集团、宜昌英明药业等企业发展,实现了从花到果、从皮到渣‘吃干榨尽’的产业链生产。”

科技助力发展,绿水青山永常在

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探索中,秭归县同样注重科技示范推广。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建立的湖北秭归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合作研究了农林复合模式下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一系列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面向‘确保一库清水东流’的重大需求,我们在三峡库区构建‘山下生态景观林带,山中生态经济林带,山上生态公益林带’的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通过工程示范有效削减了约87%的磷污染负荷和约50%的氮污染负荷,减少了约30%的土壤侵蚀量。”湖北秭归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站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肖文发研究员说。

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的连续监测结果也表明,秭归县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较好且逐步改善,银杏沱断面、茅坪河万家坝断面水质由Ⅲ类标准提升到Ⅱ类,水质保持优良,为三峡库区水资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兰陵溪退耕还林示范点。 曾立雄供图

 

2020年,秭归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同年被评为湖北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开展,秭归县搭建起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资源运营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森林碳汇进入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公开交易,加速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的高水平转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基本实现“零排放”
下一篇:咬定青山不放松,滨州交出壮美“绿色答卷”

最热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