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台州临海头门港医化园区,满眼葱绿。新改扩建的绿色车间,诉说着以生态环境整治倒逼医化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历程。践行“八八战略”,打造“重要窗口”的使命感,催人奋进。
漫步在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海风徐徐,碧波轻浪。如何将美丽风景变为美丽经济?当地以村民入股当“股东”的“干江模式”,书写了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台州儿女始终把“浙江要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的重任,扛在肩头。
一江秋色江南岸,十年奔涌立潮头。这十年,是台州儿女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苦干实干、奋勇争先的十年。这十年,台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生态屏障持续巩固,用心描摹的绿色共富画卷徐徐展开……
台州市民广场全景图。孙金标摄
十年转变:污染防治攻坚战交出亮眼成绩单
台州之美在山水。十年来,台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美丽台州建设为总抓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争创美丽浙江建设的台州样板,交出了一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分答卷。2017年,台州市被国务院办公厅表彰为“全国环境治理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4个城市之一。2017年,台州市环保局被人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表彰为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是台州市环保系统有史以来第一次。
十年来,水环境治理实现质的飞跃。台州统筹推进“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如今的台州大地,青山如黛、碧水潺潺,“绿色”成为群众幸福乐居的底色。台州市水环境质量实现了从2012年中度污染到2020年良好的历史性跨越。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由2012年的69.1%上升到2021年的93.1%,上升24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近岸海域水质稳中有升。台州五获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大禹鼎”。2018年,台州被评为全国第一批、第二批25个无黑臭水体城市之一。
天台始丰溪
十年来,“台州蓝”逐渐成为常态。台州城市空气质量稳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列,并获评浙江省“清新空气示范区”。相较于2012年底,台州2021年底的治气成绩单喜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5.83下降至2.94,改善幅度49.6%;PM2.5平均浓度由60微克/立方米降至23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达61.7%;AQI优良率从68.9%提升至99.2%,提升了30.3%……
十年来,净土保卫战走在全国前列。台州治土,有太多的“第一”和“首个”:2019年,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现场会在台州市召开;台州是全国第一个完成企业用地详查的地级市;在浙江省率先推进实施地下水与土壤污染协同防治;建成浙江省首家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为100%。《台州市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案例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生态文明建设篇)》;台州市治土模式和经验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中国先锋榜;先行区建设通过国家终期评估,在全国六大先行区中名列前茅。
十年来,“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台州成功创建3个省级“无废工厂”,382个市级“无废细胞”。“十三五”至今,新增危险废物年利用处置能力37.77万吨,目前危险废物年利用处置能力52.0414万吨。基本建成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运体系。目前,台州市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达到99.76%,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超过90%,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100%。
十年蝶变:以改革创新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
若问台州这十年,何以取得非凡成绩?一言以蔽之: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抢抓先机、勇立潮头的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浙江人能干事会干事,更懂得“创新”干事。面朝大海的台州,显然已把海洋般的胸襟、开放的创新精神,转化为扎实的执行力,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在机制改革创新方面,台州不断走“新”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试行环评清单化,实行环评瘦身管理;探索审批“多评合一”“打捆制”等新模式;推行同类项目环评模块化,其理念被吸收到生态环境部文件《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项目环评工作的意见》中,并在全国推行;环评审批权限下放力度居全省前列。
——推进环评排污许可改革试点。探索开展建设项目排污许可与环评审批“双许可一次办结”,玉环市排污许可制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衔接改革试点被列入部级试点;率先开展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改革试点和玉环市排污权资产化省级试点。
——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在浙江省率先出台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三线一单”数字化应用被列入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
——创新提出“市级牵头、双向补偿”的生态补偿办法和“水质考核+上下游补偿”的管理方式。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梳理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清单,建立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源库,部署开展涉医化行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专项工作。2018年,台州市办理了浙江省首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案例。台州华迪实业有限公司固废堆放场地污染环境案入选浙江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
同时,瞄准数字化,聚焦智慧监管,在环境执法、自然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努力有为。
无人机起飞、巡查、降落、回收、充电、数据上传一气呵成,这是日前台州椒江执法人员实现夜间飞行巡航的一幕。“在无人机智能巡查系统平台上,我们可以通过设定时间和航线路线,制定污染敏感点‘随机抽查’的‘定时+随机’模式,对园区内企业的动向进行常态化、精细化巡逻,做到足不出户即可监控现场。”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执法人员介绍说。
台州执法人员使用无人机夜间飞行巡航
近年来,台州市“智慧”执法走在前,做表率。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环境问题发现机制,建成浙江省首套无人机智能巡查系统、“区域环境+园区周边+企业内部”三位一体地下水(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在日常环境监管工作中充分运用5G无人船、VOCs有机废气走航车,精准发现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台州执行环保法配套办法案件数量连续两年(2017年-2018年)排名全国地级市第一,连续5年(2017年-2021年)排名全省第一。
“您好,请关注环保码的评定。”2020年7月,在医化企业整治中,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临海分局制定了《医化园区企业环保码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1.0版)》,对辖区内56家整治企业首次进行“环保码”评定。
以科技手段助力,可实时计算企业“环保码”得分,科学追踪企业整改情况。在“环保码”的激励下,园区整治速度提升,各项重要指标持续向好。
依托台州“城市大脑”,建成投用椒江“环保天眼”智慧环保系统、外沙岩头医化园区分布式多通道VOCs在线检测预警溯源系统和临海医化园区“清新园区”暨有毒有害环境气体预警监测系统,推进全市医化园区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台州市运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APP、“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不断提高智慧监管能力。
台州临海头门港医化园区环保码管理
在落实“双碳”行动上,大陈岛全面启动零碳岛建设,打造生态优先、智慧支撑、协同发展、共富共赢的海岛碳中和示范区,并作为乡镇试点在浙江省2022年“全国低碳日”活动中作经验交流。从全国首条35千伏低频海底电缆顺利入海,到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示范工程正式投运,凭借成绩斐然的低碳“加减法”,大陈岛朝着“现代化海岛”建设目标,昂首挺进。
十年蜕变:生态文明建设与共同富裕同频共振
在椒江中心渔港,两个椭圆形建筑立在岸边,闪烁的蓝色灯光颇具科技现代感。这就是台州人引以为傲的“海洋云仓”。
椒江海洋云仓。
海洋云仓积极推进海洋塑料污染治理,通过“蓝色循环”,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业协同、公众参与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新模式。2022年5月,成功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第一批)名单。在2022年6月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得到海洋司相关负责人高度评价。
目前,台州市6个沿海县市区已建设“海洋云仓”53套,设立海洋垃圾暂存点16个,利用码头小店等设立垃圾回收点“小蓝之家”15个,吸纳沿海镇村困难群众超217人,海上7000多艘渔商船加入,构建了海洋垃圾和船舶污染物全方位的立体收集网络……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在台州,共同富裕与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同频共振。台州已实现省级以上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全覆盖,创成仙居县、天台县等两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8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持续推进仙居国家公园试点,仙居县生物多样性科教中心入选首批4个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名单。
十年来,台州市坚持绿色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让乡村的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红利,将生态文明建设效用的提升与增进经济福祉、社会福祉紧密结合。行走在今日台州,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在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村民入股当“股东”,村支书带着大家把好风景变成好“钱”景。三四年间,上栈头村旅游门票收入3000余万元,其中村民股东分红600万元,股份回报率达55%,村集体经济从负债20万元到年收入100多万元。上栈头村建设美丽乡村、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走出共富路的经历,登上了2021年10月7日的央视《新闻联播》。
如今,玉环推广“干江模式”,硕果累累。炮台村的滨海高空玻璃漂流、垟坑村的荷塘主题乐园、滨海村的野奢一号……朵朵“致富花”在山乡海湾盛开,村民收获实实在在的红利。2022年7月6日,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到玉环调研时,对共同富裕“干江模式”表示肯定。
在仙居县淡竹乡,粉墙黛瓦、绿树红花、小桥流水人家,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作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淡竹乡做足“绿水青山+乡村旅游”文章,推行“让农民持股、村集体入股”的农村共富模式,通过整治村庄环境,盘活乡村“美丽经济”。淡竹乡下叶村在探索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创新推行《绿色公约十条》,试点推行乡村旅游“绿色货币”制度,鼓励游客通过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兑换绿色货币,营造乡村旅游和生态保护双赢格局。2021年,下叶村获评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2022年,淡竹乡10个村接待游客50万人(次)、住宿3.9万人(次)、旅游收入3289万元,同比增长19.5%、3%和15.6%。仙乡大地上点点滴滴的变化,都成为共富路上美好生活的见证。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时不我待勇担使命,十年奋斗只争朝夕。而今,这张来自台州的答卷,又将开启新的篇章。台州市将继续全面践行“两山”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先行探路,将绿色发展的澎湃动能注入下一个十年、下下个十年。
台州生态环保铁军
(图片除标注外,均由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