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环境观察网!
环境观察网
首页 > 地方动态 > 正文

尽显“湿”情画意!合肥持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

2022-10-08 17:53:34   栏目:地方动态   来源:安徽生态环境   点击:

‍‍‍‍‍‍湿地,“地球之肾”。对八百里巢湖而言,环巢湖湿地亦是维系生态环境的“肾脏”。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人口的激增,城市与湖泊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巢湖湿地生态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了合肥市违法建设“岸上草原”旅游项目、将派河口天然湿地违规用作建筑垃圾消纳场、渡江战役纪念馆西侧湿地损毁等多个问题,充分反映了巢湖湿地保护的严峻形势。

 

 

图片

岸上草原整改后现状。

 

加大湿地保护修复,恢复湿地生态功能,是问题整改的核心要义,也是打造“最好名片”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合肥市以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切入点,按照流域规划、系统治理理念,以十五里河、南淝河、兆河等37条入湖河流、滩涂湿地为重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环巢湖十大湿地,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投资概算约95亿元。此外,合肥市编制了《环巢湖湿地公园群总体规划》等,明确每个湿地保护修复目标、任务、计划、措施。科学修复。编制了《巢湖流域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导则》,实施“退耕、退养、退居”还湿,扩展湿地生态空间。严格保护。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的决定》,对十大湿地实施永久性保护,为环巢湖湿地保护修复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自2022年起,将连续3年每年预算安排约8500万元,专项用于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构建湿地后期管养长效机制。

 

图片

柘皋河整治后现状。

 

 
 
 
 

水与湿地,同生命,互相依。经过多年的保护修复,环巢湖湖十大湿地已基本建成,湿地生态功能稳步提升,筑起了保护巢湖的天然生态屏障。目前,巢湖水质稳定保持Ⅳ类,出湖入江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湿地资源记录的植物数量由2013年的211种升至275种,沿岸有记录的鸟类总数已达381种。东方白鹳、白琵鹭、红胸秋沙鸭、蓑羽鹤等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选择在这里栖息、繁衍。2021年6月,巢湖作为全国唯一系统治理湖泊,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十大工程”。2022年6月,合肥市成功入选第二届国际湿地城市。

如今的巢湖周边风光旖旎、如诗如画。行走在环巢湖湿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幕幕“合拍”的画面,尽显“湿”情画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放假不放松!湖北各地生态环境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下一篇:2025年力争产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云南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最热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