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华东旗:在水污染防治领域,下一步的重点安排是什么?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副司长王辉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顺利完成,国家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7.9%,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降为0.7%,长江干流国控断面连续三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国控断面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可以说成效明显。这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包括环保企业做出的贡献。
尽管如此,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工作仍然面临诸多瓶颈制约和挑战,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工作短板。为此,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汇总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是扎实推进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经国务院同意,已由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后续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们正在组织开展解读和宣传,将积极推进储备和实施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项目,推动流域规划任务落地,加快构建“三水统筹”治理新格局。对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和工作滞后地区将实行清单管理、跟踪督办,持续完善问题发现和推动解决工作机制。
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着力打好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主要工作包括:会同各地区各部门抓好《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各项任务落地实施,强化长江流域磷污染综合治理,深化长江经济带和沿黄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全面实施入黄支流消劣整治,推进长江、黄河等排污口排查整治。组织开展2023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推进落实《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十三五”重点是地级以上城市,“十四五”开始,县级市(含县城)黑臭水体治理也纳入进来。此外,强化重要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指导督促各地加大湖库水华预警防控工作力度;强化南水北调的水质监管,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三是加大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以试点带动全面。近几年汛期污染强度问题备受关注,所以我们将加强汛期污染强度监测分析,厘清辖区面源污染防治责任,加快突破城乡面源污染防治瓶颈。持续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组织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19个城市已经列入试点名单。加强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开展2023年优秀案例征集和宣传推广,去年我们已开展了第一批美丽河湖评选,评选出9个优秀、9个提名案例。另外,还准备深化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
四是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包括:研究出台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技术规范,规范排污口设置审批。健全法规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修改单、饮用水水源水环境质量标准、流域水环境质量标准制订技术导则等。研究制修订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补齐国家排放标准体系的短板弱项,更好支撑精准、科学、依法治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