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环境观察网!
环境观察网
首页 > 地方动态 > 正文

福建水利为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助力

2023-06-05 00:03:59   栏目:地方动态   来源:中国环境APP   点击:

在福州,清澈的晋安河畔,树木花草如茵,亲水步道、串珠公园与社区融为一体;漳州九龙江西溪,碧波潺潺白鹭翔飞,两岸花树相映,游人欢笑,一幅人水和谐的美丽生态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方向,打造江河安澜、河川秀丽的八闽幸福河湖。

十年来,福建累计完成投资ze3990亿元,平均年增速16.9%,实现从“水利小省”到“投资大省”的飞跃;

十年来,建成安全生态水系6000多公里,179条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健康良好率达91.1%,逐步实现从“水患河”到“幸福河”的飞跃。

十年来,累计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05.2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03.5万亩;

十年来,治理水土流失2900多万亩,水土保持率从2012年的90.05%上升至2022年的92.79%;

十年来,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64.1%、77.2%,逐步打造出丰水地区的福建节水特色。

……

治水护水,幸福河湖润八闽

泉州永春县外碧村青山环绕,清澈的碧溪从外碧村中流过,两岸村庄、农田、绿树、休闲公园、观光步道、宛如一幅水墨丹青。

东关镇镇长庄玉莹向记者介绍,2020年以来,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对碧溪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实施碧溪两岸景观提升、沐野拾光农耕文化园、湖洋西滨水休闲等项目。同时,结合周边的茶、花卉、果园、老醋产业,通过引水入田、入园、入村,打造生态、文化、娱乐水廊道,融合农、文、旅及研学,推进“水利+”项目,催生水价值,实现“经济水活”振兴乡村。

为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水质量。福建在全国率先实施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退出1310座小水电站,率先落实农村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涌现出一批“安全、健康、生态、美丽、和谐”的幸福河湖。如,木兰溪治理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样本,筼筜湖治理成为厦门特区人水和谐典范。逐步实现了从“水患河”到“幸福河”的历史飞跃。

山川秀美,离不开水。2017年,福建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起省市县乡村“五级穿透”、河流湖泊山塘水库“全覆盖”的河湖长组织架构。全省共有6886名河湖长,265名河道法官、检察官和1908名河道警长下沉一线、共护碧水。截至目前,福建省建成安全生态水系6000多公里,179条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健康良好率达91.1%;2022年,全省主要流域水质总体优良,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98.7%,高出全国平均10.65百分点。福建成为河湖长制工作连续6年获得国家正向激励的唯一省份。

涵水保土,乡村振兴提速度

龙岩长汀县策武镇当坑村,曾经是长汀县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经过数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当坑村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青山绿水,村民盖起了小楼房,发展林下经济,养蜂、养鸡,种植油菜、芋子、烟叶、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村里办起了三个一产业,一只鸡,即养鸡场,年岀栏10万只河田鸡;一兜菜,即百亩大棚蔬菜基地;一滴油,即2700多亩油茶林。实现村财政年收入45万元年,人均年收入达25000元”,当坑村党支部书记陈运长说。

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与当坑村一样曾经也是水土流失的核心区域。经过数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村中办起了千亩板栗基地发展林下经济,树上套种铁皮石斛,树下种植黄花菜、黄栀子、花生、百香果等经济作物,散养和田鸡,将板栗基地建成集果园种养电商服务、生态旅游和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家庭农场综合服务中心,2021年该园产值达230万,纯收入近100万元。

……

久久为功,不进则退。福建省高度重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组长的省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为增强全民水土保持意识,确定了全国唯一的水土保持宣传日,启动了水土保持科教体系建设,水土保持工作全国考核年年优秀,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数量最多类型最全,水土保持率从2012年的90.05%升至目前的92.79%;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跻身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实现了从“火焰山”到“花果山”的历史飞跃。

城乡融合,千万百姓喝好水

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自古缺水,淡水资源匮乏。为改变农村饮水靠机井水、山涧水、小水厂等现状,打破城市乡村供水二元化壁垒,2020年福清市开始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把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解决村镇居民饮水难问题,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福清市副市长林鹤志向记者介绍,福清市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项目涉及23个镇(街)325个行政村(新建村261个、提升村64个),户籍人口约74万人。在短短的两年时间,新建供水主干管约350公里、村内供水管网约4900公里,新改扩建4个水厂、48座加压泵站、7座供水站。现已有111个行政村完成村内管网工程建设,剩余43个村今年可全部完成。

“龙田水厂的源水主要来自闽江和东张水库。源水经水厂制水后,每天有4.8万吨的放心水通过管网流入千家万户,龙高半岛片区50万居民饮水彻底告别了水靠机井的历史”,福清水务公司龙田制水部经理翁忠铖说。

2020年9月,龙岩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全市推进,涉及行政村(居)1357个、村(居)580个,受益人口达220万余人。新建3座中型水库新增库容4641万立方米;新改扩建规模化(千吨万人)水厂40座、规模化水厂15座(其中含6座万吨以上水厂)、乡镇水厂25座;千吨以下镇村水厂建设224座;单村供水工程建设286处,单村供水工程309处;铺设管网约5200公里,到今年9月可基本实现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

福清市、龙岩市解决农村居民喝水难、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是福建的一个缩影。福建提岀,不论是在山区、沿海,还是海岛、半岛,群众都能喝上符合国家标准的卫生、健康、放心水,率先在全国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2018年以来,福建打破原有城乡供水体制二元化,实行统建统管——以市域或县域为单元,由国有企业牵头组建集工程建设、投资融资、管护维养“三位一体”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主体;通过有效整合区域城乡水务资产、资源和资金,建立健全原水、引调水、制水、配水的供水全产业链,构建“建管一体、全域覆盖,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城乡供水体制。

据福建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福建已建成集中式农村供水工程1.54万处,累计受益人口2153万人,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2015年的78.8%增至2022年的89.1 %,高出全国平均2.1个百分点;规模化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6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3%;逐步实现群众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历史飞跃。

在让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的同时,福建省通过水利(灌溉)设施的修复、改善与保护,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截至目前,全省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库27座、总库容14.24亿立方米;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09万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0.63万吨;除险加固水库2170座,保护耕地452万亩,受益人口达1561万人。

“‘十四五’期间,为助力好福建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福建水利将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重要论述,持续深入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坚持“三下沉”工作法,建设“一河一网一平台”,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守护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加快建设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江河湖库保护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福建实践贡献水利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河北设立719个生态质量样地!开展原生功能群及指示生物类群监测
下一篇:以赛促学、争当尖兵,江西省监测中心召开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动员会

最热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