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把“绿色+金融”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曾经看不见的生态价值转化为如今看得见的数字经济。”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张旗威表示,“吉林省将‘高颜值’生态环境和‘高质量’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
吉林省坚持高位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促进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吉林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创新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探索建立环保产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政策。
“点绿成金”的生动实践不停歇,吉林省积极拓展绿色空间,加速释放绿色效益,为实现生态价值转换奠定了坚实的“绿色家底”。
绿色债券,盘活碳排放权资产新模式
2023年3月20日,在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支持和配合下,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依托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设计的全国首单绿色碳排放权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在吉林落地,债券支持全省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实施“开门红”。
此单由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电股份)发行,农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承销,注册额度10亿元,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吉电南送”“氢能走廊”等工程项目建设。首单发行0.62亿元,票面利率2.6%,期限180天。
成功发行碳排放权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是吉林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践行新发展理念,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实践。
吉电股份总会计师谢晶介绍说,利用吉电股份在全国碳市场拥有的130.47万吨结余碳排放权作为质押物,向本期债务融资工具全体持有人提供质押担保开展融资。
“本笔债券通过盘活碳排放权资产,提高存量碳排放权资产流动性,同时赋予碳排放权金融属性,实现融资模式的创新。”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曹红说。
下一步,吉林省将充分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加快推动“长春轨交碳中和票据项目、一汽金融公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项目、吉林银行绿色专项金融债项目”等重点储备项目在省内落地。
积极推进碳排放数据监管,配合银行机构创新碳排放权等抵质押品的绿色信贷产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省生态环境厅正通过多种方式,打破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推动吉林绿色转型。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二级调研员孙丽梅向记者说:“省生态环境厅将继续加强信息共享和优质项目推介,为绿色环保企业牵线搭桥,为绿色贷款发放、绿色债券发行提供精准支持。”
绿色贷款,全方位建立“政银企”战略合作关系平台
走进吉林恒联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正有条不紊工作着。公司负责人张胜根告诉记者,去年通过省生态环境厅搭建的“政银企”平台,解决了项目融资需求,技术得以不断完善。
202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分别与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及5家金融机构签署了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政府、金融、市场的优势结合,解决生态环保、治理、修复等方面融资需求,全方位建立了“政银企”战略合作关系平台,深化三方合作与精准对接。
去年,吉林省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的环保超低排放项目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经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推介,成功获得银行授信3.5亿元。
“目前,项目已改造升级完成。融资困难的有效解决,给大家吃下一颗定心丸,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生机和希望。”总经理张玉才说到,“公司精益求精,努力掌握前沿技术,正着手推动加快抢占‘绿色赛道’”。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和省生态环境厅主动谋划,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生态环保的重要支撑作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货币信贷处副处长赵峰说。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处长王淑花说:“2023年,省生态环境厅将持续优化工作流程,为重点企业和项目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融资服务效能提升。”
绿色创新,多举措协同环保产业发展
创新环境治理模式用好绿色金融手段,为绿色产业发展持续注入“金融活水”,吉林通过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创新市场化融资方式、创新环境经济政策等手段,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创新环境治理模式——EOD模式试点。
吉林省积极引导,提前谋划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前景广、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储备。目前,吉林省吉林市中新食品区以黑土地保护及河湖治理为导向的蓝靛果种植加工项目等4个项目获批国家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还有10个EOD模式项目已完成项目谋划将纳入金融支持项目库。
创新市场化融资方式——土壤污染防治基金。
为保护好吉林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吉林省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吉林省成为全国首批设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的省份之一。该基金由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共同管理,重点支持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矿用地、公共设施场地等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相关产业发展。
“目前基金总规模为1亿元。下一步吉林省将不断拓展基金支持范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引导撬动作用,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吉林省财政厅资环处处长李井双说。
创新环境经济政策——环责险制度改革。
吉林省创新承保路径,建立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环责险)保障和服务机制、赔偿机制、环境污染防范教育培训机制和环责险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省级统一设计,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经纪公司、参保企业三方“1+3”联动推进,确保环责险健康有序运行。
据了解,仅2022年吉林省就有45家在产涉重金属企业全部完成风险评估,参保(续保)保障额度达1亿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吉林省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正激发和释放“绿水青山”中蕴含的“生态红利”,使“绿色金融”成为助推吉林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省生态环境厅将持续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用好绿色金融手段,为吉林全面振兴和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天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