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环境观察网!
环境观察网
首页 > 环保人物 > 正文

你的绿色能量只能种树?现在能当钱花了!覆盖超10亿人的个人碳账户体系上线

2022-08-11 23:59:10   栏目:环保人物   来源:中国环境APP   点击:

每天只要坐地铁、随手关灯、外卖不要餐具......就能换购咖啡机和各种好吃、好用的?这种好事还真有!

 

 

 

 

当前,碳排放权交易在全国已屡见不鲜,很多企业已经尝到了降低碳排放所带来的“甜头”。但对于个人而言,降低碳排放所带来的“利好”似乎还距离我们很远。如何将碳减排与每个人都紧密联系起来,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和探索的重点。

 

 

8月8日,阿里集团正式推出“88碳账户”,成为国内第一个多场景、覆盖超10亿人的消费者碳账户体系。

 

 

 

 

 

这个账户能干啥?

 

 

打开手机淘宝,在搜索栏输入“88碳账户”,或者在“我的淘宝”中点击“88减碳周”活动入口,亦或在手机淘宝二楼查找“88碳账户”,就可以授权开启账户。那么,开启之后有什么用呢?

 

 

据介绍,“88碳账户”接入了菜鸟、闲鱼、饿了么、天猫等App的碳积分,涵盖了吃、穿、用等生活场景。用户在使用外卖软件点餐时选择不需要一次性餐具、在菜鸟驿站回收快递纸箱等场景下获得的碳积分,都会汇集到“88碳账户”中来,使用户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碳足迹地图和减碳成果。

 

 

在玩法上,用户在“88碳账户”上捐赠相应的碳积分,就可以兑换无门槛现金红包。碳积分既可以兑换由低碳友好商家提供的低碳商品折扣,也可以在各子账户的商城兑换专属服务。此外,“88碳账户”还打造了一套“荣誉体系”,结合着此次一同推出的“碳宝”形象,用户在积累碳积分的同时,还能解锁各种拟人化的数字勋章。

 

 

“88碳账户”设计了“起床”“出行”“中午”“傍晚”“晚上”五个时间点,来帮助用户构建和串联一天之内可以做的减碳行为,阿里巴巴集团ESG和双碳业务部总经理杨灵叶表示:“我们不改变用户日常生活的路径,用户也不用改变使用惯,比如在点外卖时只要勾选一个选项,就能得到减碳量了。”

 

 

“88碳账户”界面截图

 

 

 

杨灵叶介绍说,在阿里巴巴手淘App和淘宝App上,部分节能家电还被标注上了“低碳友好商品”的标识,“用户没有增加额外的负担,同时也会被评价、被商家的低碳产品所影响,逐渐地进入低碳、减碳的生活。”

 

 

记者用自己的账号登录界面后发现,使用个人账户中的减碳量,能够兑换10元—30元不等的优惠券,然后进入商品购买页面后就可以直接使用。

 

 

账户中的碳量可以兑换多种优惠券

 

 

此外,“88碳账户”还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北京绿色交易所共同发起“一起践行低碳生活理念”的联合倡议,启动“88减碳周—减碳达人排行榜”活动。在8月8日至8月18日期间,北京、浙江和广东居民在淘宝App搜索“88碳账户”,就能参与对应省市的排行榜活动。

 

 

建立个人碳账户,意义大么?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个人在生活中的碳排放似乎是微乎其微的,其实不然。

 

 

由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学术期刊发文显示,我国家庭生活消费所引发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占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2%。

 

 

“以交通为例,全国交通碳排放量占整个碳排放量的1/10,而北京60%的交通碳排放其实都是来自私家车和出租车,都是和个人的驾驶行为相关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也对记者解释道。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现阶段看,个人碳账户等碳普惠机制的意义在于引导消费者在消费决策过程中更加倾向于绿色消费,让消费模式更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从长远看,个人碳账户还起到了培育作用,通过将碳减排行为和碳账户余额价值量挂钩的模式,引导个人参与碳权价值积累,从而为未来个人进入碳权交易领域打下认知基础。

 

 

“由于这一形式面向的是社会大众,个人只要坚持使用低碳甚至零碳方式,就可从中获得激励,因而称为‘碳普惠’。”郭继孚表示,这一体系既能真正体现公平性,又因为涉及面广、措施灵活多样,可有效带动社会低碳氛围,从而推动公众行为模式、政府治理模式乃至社会运转模式的重要转变。

 

 

“由于每个人的碳排放量相对比较长尾且非常碎片化,在我们的吃穿住用行中都有涉及,所以要达成个人减碳的目标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且需要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杨灵叶表示。

 

 

正如杨灵叶所言,让碳积分能够“变现”是发挥个人碳账户作用的关键。那目前在全国各地正在试行的个人碳账户都做了哪些探索呢?

 

 

个人碳账户“百花齐放”

 

 

今年以来,全国多个城市都已发布相关政策,鼓励进行个人碳账户的实践。发起者除了政府之外,还包括金融、互联网等公司。不过,目前各地所提出的“个人碳账户”并不真正具有金融属性。这是由于各地碳排放标准不尽相同,碳减排数据计算标准也无法统一,大多已有的个人碳账户都是带有地域属性的尝试。

 

 

今年6月,深圳上线了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应用,该应用基于居民家庭用电减排量的方法学,对家庭电量进行换算从而得出居民家庭减排量。预计到2023年,得到授权的居民减排量可以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供高耗能社会团体或企业购买以抵消自身碳排放,居民也可以根据减排量换取地铁卡、礼品卡等。

 

 

7月1日,上海首部绿色金融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正式施行,其中提到探索建立自然人碳账户,将个人绿色低碳活动信息等纳入碳账户、形成碳积分。并且鼓励浦东新区金融机构为碳积分高的自然人提供优惠的金融产品或者服务,加强其碳账户与全市碳普惠相关平台的衔接。

 

 

8月10日,北京首个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绿色生活季”小程序正式上线。程序共分为绿享生活、绿碳积分、绿畅出行等八个板块。北京市民践行绿色行为,比如骑行单车,新能源汽车行驶、不用一次性餐具、购买绿色家电等行为,将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被量化,记录形成个人碳账本,获得绿色积分,兑换多种多样的奖励。

 

 

此外,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日照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都试点上线了个人碳账户及平台,并与信用卡等产品相关联,以期实现个人碳账户的金融属性。但相对局限的是,由于自身条件限制,这些金融机构设立的个人碳账户还存在几个问题:减排数据计算标准仍不够规范、个人碳减排数据来源不够全面、经营策略较为单一。

 

 

“我相信个人碳交易未来一定是大趋势。现在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都是有价值的,积攒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从量变实现质变,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 郭继孚表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环保人正青春| 徐莹莹: 大气专班守护蓝天的“多面手”
下一篇:四川省厅党组书记、厅长钟承林:强化队伍建设,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最热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