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井路社区北临大唐高井热电厂,南临四平山,西临阜石路,东临石门路,辖区有11个居民小区,有1个健身广场,1个社区书屋,社区面积1.06平方公里。社区共有楼房28栋、平房院4处,居民3742人,居民主要以发电厂职工为主,辖区内老年人比例较高。针对本社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使得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区遥遥领先。
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广宁社区的做法和成效。
规范分类 指标显著提升
新版《条例》实施两年后,根据石景山区做好最后一公里的“设立新桶、盯住所有桶、管好全部桶”的工作指示,本社区垃圾分类七个主要指标提升显著。
做到了100%的居民知晓,100%的居民参与,85%的居民准确投放。居民生活垃圾管理中,厨余垃圾一直稳定保持在 20%以上的分出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 40%、其他垃圾做到了 18%的减量、分类桶站100%达标。
强化宣传 养成良好习惯
社区力量全面发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活动,使得居民知晓率、参与率、精准投放率平稳提高,促进居民自觉地养成分类习惯。面向社区居民全面发放《石景山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南》,确保每户一册。
利用赛博星通“石分达人”微信小程序,带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居民踊跃参与每日分类打卡,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分类知识的掌握。
发挥社区退休老年人的优势,组织发挥老年志愿者的作用。社区老年志愿者自发参与桶站值守,居民自觉的垃圾分类习惯已逐步养成,居民总体分类参与率达到100%。
发挥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巨大作用。从社区志愿者中招募垃圾分类指导员,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开展多场社区垃圾分类知识普讲座,受众居民达6000余人次。最终取得了社区居民知晓率达到 100%,每日参与率 60%+,准确投放率 85%的好成绩。
借力科技 打造绿色社区
高井路社区是首都第一个被授牌的“冬奥社区”,将奥运理念和垃圾分类意识进行了有效融合。借助“冬奥社区”创建的东风,瞄准国际先进标准,将社区基础设施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进行统一升级改造。
通过优化选址、更换新桶、安装带有拉环的雨棚等措施,改善了桶站的使用场景。在桶站升级的基础上社区又在每个小区建设安装智能分类驿站一座,新的智能分类驿站具有投放时领取积分、自动开启等新功能,还安装有洗手池等清洁配套设施,避免了接触污染又能整理个人卫生深受居民好评。
通过第三方公司参与的方式实现高值和低值可回收物的全品类回收,同时将厨余垃圾进行就地处理,在小区这个微环境践行了垃圾分类减量、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
智慧管理 注重实效
在区政府的领导下,社区桶站全部实现了利用二维码“身份ID”管理,确保检查数据的实时上传。小型收集车辆全部安装了“RFID”射频识别标签,全部直运车辆均搭载了视频监控与称重计量设备,辖区内的密闭式清洁站经过计量改造后与市级平台对接。
在区统一安排下通过对“桶、车、站”的智能化改造与系统集成,做到了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精细管理。
垃圾分类满两年,从以前的“要我分”,到现在居民主动“我要分”;从最早的不管什么垃圾都是“一个袋”,到现在每次投放看准“四个桶”。居民的分类意识在不断地提升,社区的居住环境也在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