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环境观察网!
环境观察网
首页 > 环保常识 > 正文

“特种兵”嗅辨师:不能抽烟喝酒,甚至不能用香皂

2022-08-09 22:51:51   栏目:环保常识   来源:中国环境APP   点击:

 

2018年年底,步入石化行业两年后的刘雨辰,通过主动申请成为环保管理岗的正式一员,其中的一项工作就是嗅辨出现场设备的异味气体。但他的妻子心里却萌生了好奇:在高精尖设备日益完善的今天,为何还需要人工来发现有毒有害气体,进而排除环境风险?难道丈夫的鼻子能比仪器设备还要灵敏?

嗅辨师,对普通大众而言,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但对不少嗅辨师的家庭来说,是一家人规律作息的开始。现在,刘雨辰的妻子已经习惯了晚上10点半就开始酝酿睡意,第二天早上6点15分左右和丈夫一样,无需闹钟地醒来。

六点多起床,简单洗漱后,从甘家巷开车13公里左右到达单位南京市金陵石化,到岗后,HSE(安全/环保/职业健康)工程师刘雨辰就开始了每天的现场检查,当然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嗅辨师。

那么,嗅辨师这个小众而又相对陌生的岗位,究竟是干什么的?

嗅辨师,顾名思义,是靠鼻子“嗅”出异味气体的种类或浓度,并进行专业测定的岗位,又被坊间称作寻味治污的环保“特种兵”。在每一个环境监测中的异味嗅辨现场,嗅辨师的鼻子,可以为异味污染执法收集第一手资料。

不仅如此,在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副处长袁进辉看来,随着嗅辨师走近公众视野,现场嗅辨的职能不断凸显,可以进一步推动现行的“排放标准”治理体系向“群众感受”治理体系转变,以人的感受展开环境问题的治理。

一般而言,行业内部挑选出的嗅辨师,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情况、工艺水平,对企业的治污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很多嗅辨师还同时承担着多重角色和职位。

“我们运营部有七套装置,每天基本上每个装置我都要跑上一轮,大约花费两个小时左右。这个过程中,我就需要发挥嗅辨师的作用,确认现场是否有漏点,靠嗅觉溯源‘跑冒滴漏’的地方。”刘雨辰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像我们的生产装置里面的介质较多,一旦发生泄漏没有及时发现的话,可能会演变成严重事故,所以嗅辨师的职责很关键。”刘雨辰告诉记者。

刘雨辰在现场进行嗅辨检查。

是什么时候开始刘雨辰有了走上环保管理岗,决心用嗅觉守护环境安全的呢?也许这颗种子早就在他心中埋下,或许是在大学报考志愿的那个夏天,或许更早。

“其实我大学志愿的第一专业就是环境科学。我心里一直希望周边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于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就咨询前辈,逛各种论坛,了解一些内容后,就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对大气环境、水环境保护等作出自己的贡献,当时想这就是我的兴趣所在,就跟父母说了。”谈到填报志愿,刘雨辰的语调提了几分,那个夏天的选择,对他来说显然是无悔的。

“我父母是学化工的,那个年代还没有嗅辨师。但有时候聊天,我会听到那时就有人通过鼻子了解机泵现场运转情况,还会拿着类似医生听诊器一样的仪器设备去听,这对我来说很有意思。”刘雨辰说。

也许是大学,也许是更早时候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乃至在日本中央大学都市环境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刘雨辰毅然决定了回国,投身环保。如今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已经开始结出果实。

同样是嗅辨师,同样是90后,扬子石化水厂净一车间工艺员宋孝杰在一气儿念完10年环境工程专业的南京大学本硕博后,他没有想到两年后,自己也会成为一名嗅辨师。

由于博士期间导师的研究课题已经顺利收尾,没有办法再延伸下去,所以原本走科研方向的宋孝杰决定应聘石化行业,成为一名工艺员,将转化为实践成果。

走上岗位的两年,宋孝杰发现自己不仅对车间的工艺流程上手很快,同时对气体也很敏锐。过人的能力,加上10年积累的知识储备,让宋孝杰博士毕业两年后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单位嗅辨师团队的一员。不仅如此,在扬子石化自己推出的视频短节目《环保博士说》中,第一期的主人公就是他,下面的留言满是“宋博士666”“给宋博士打call”……

很多人初次听到“嗅辨师”这个词,都会产生和刘雨辰的妻子同样的疑问,当然也包括宋孝杰的父母。

一个是人体感官,一个是精密的设备,孰优孰劣?

“其实市面上大多数的仪器,不论是光感的传感器,还是质谱传感器,它都是对单一组分进行精准识别。但在现场检查中的‘臭气’,可能会包含硫、氨或者多环的气体等多种物质,这时候我们的鼻子就像一个‘中央处理器’,一一识别出所包含的物质,从而锁定可能会泄漏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嗅觉要比只能一个个识别单一气体含量的仪器要灵敏一些。” 宋孝杰向记者解释道。

宋孝杰每天检查的区域之一。张倩摄

对此,刘雨辰也有同感。“仪器设备有时候准,有时候也不那么准,如果刚好风向合适,仪器检测的方向正是气体传播的方向,那么仪器就能识别出某种物质,但如果方向不对、距离太远,可能仪器还会显示达标,但实际上,我们通过嗅觉却能闻出‘异味’,因此,当前我们人类的鼻子在360度追溯气味时,有时还是比仪器的传感器更加靠敏锐。”

为了能让“鼻子”每天能高效“上岗”,很多嗅辨师除了不能熬夜以外,还有更多不同于常人的苛刻要求。

“嗅辨师不能抽烟喝酒,像火锅这类辛辣的食物也不能吃。我们日常的现场检查类似一种‘定性’的任务,就是通过嗅觉识别出是否有危险气体泄漏,而在执行‘定量’的任务,就是需要嗅出大致浓度时,在前一天,我一般会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一个比较积极的水平,因为状态好不好也会对执行的任务有所影响。”刘雨辰向记者解释道。

宋孝杰为了保持嗅觉“在线”,在生活中也比较克制。“再炎热的时候,我都会坚持开客厅的空调,避免卧室的空调直吹。嗅辨师不能有鼻炎,所以我平时作息、饮食都很注意。一些女性嗅辨师,在执行任务时,也不能化妆、涂指甲油,甚至有时也不能用香皂。”

和口译员需要脑力的高速运转一样,嗅辨师也需要嗅觉察觉工作环境中的“跑冒滴漏”,同样拥有职业黄金期。

“一个嗅辨师既需要敏锐的嗅觉,同时也需要对所需检查的装置、工艺流程了然于胸,因此一般黄金职业期是在30—45岁之间。”刘雨辰说。

“如果嗅觉不如年轻人了,你们会不会被替代?会不会做一些职业规划?”

“在当前国内的环境下,‘嗅辨师’也许更像一项‘傍身’的技能。我们当中很多人工作内容是很多元的,嗅辨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如果以后,我的鼻子不能‘肩负重任’了,我想可能换一个赛道,提升岗位中的其他技能,提高个人的竞争优势也未尝不可。比如虽然目前我从事的是环保管理岗位,但同时我也是注册安全工程师,而且以后我也可以把我的经验教给更多的后来人,当作一种传承也不错。”刘雨辰说。

为了充分地利用好职业黄金期,不少嗅辨师在对日常生活行为格外进行约束,因此包括扬子石化在内的一些企业对于嗅辨师予以了奖励机制。

宋孝杰告诉记者,“在我们单位,既有定期评比,也有奖励。一方面,群众工作部将嗅辨师队伍纳入异味治理劳动竞赛工作组成员,每季度抽调4-6名嗅辨师开展现场异味检查评比,视嗅辨直观感受给予打分。另一方面,为激励我们更好地发挥实效,设立嗅辨排查奖励。对参与每月专项监察的嗅辨师200元/人, 对参与临时巡查的嗅辨师200元/次,如发现未知泄漏点,视浓度、位置、难度、数量等状况奖励100-3000元。”

近年来,在石化行业,人工嗅辨逐渐成为企业在VOCs管控体系中的又一溯源排查方法,岗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这个6月,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培训了一批新晋嗅辨师,这群来自南京石化行业的员工组成了全国首支石化行业嗅辨师队伍。这支队伍里有一线的工人,也有管理层的干部,宋孝杰和刘雨辰都是其中的成员。

“这就是我刚拿到不久的嗅辨师资格证。”刘雨辰笑着告诉记者,“随着公众对环境的期待越来越高,我想我们的队伍会越来越庞大,未来,我们嗅辨师的出场率肯定也会随之越来越高。”

 

2018年年底,步入石化行业两年后的刘雨辰,通过主动申请成为环保管理岗的正式一员,其中的一项工作就是嗅辨出现场设备的异味气体。但他的妻子心里却萌生了好奇:在高精尖设备日益完善的今天,为何还需要人工来发现有毒有害气体,进而排除环境风险?难道丈夫的鼻子能比仪器设备还要灵敏?

嗅辨师,对普通大众而言,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但对不少嗅辨师的家庭来说,是一家人规律作息的开始。现在,刘雨辰的妻子已经习惯了晚上10点半就开始酝酿睡意,第二天早上6点15分左右和丈夫一样,无需闹钟地醒来。

六点多起床,简单洗漱后,从甘家巷开车13公里左右到达单位南京市金陵石化,到岗后,HSE(安全/环保/职业健康)工程师刘雨辰就开始了每天的现场检查,当然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嗅辨师。

那么,嗅辨师这个小众而又相对陌生的岗位,究竟是干什么的?

嗅辨师,顾名思义,是靠鼻子“嗅”出异味气体的种类或浓度,并进行专业测定的岗位,又被坊间称作寻味治污的环保“特种兵”。在每一个环境监测中的异味嗅辨现场,嗅辨师的鼻子,可以为异味污染执法收集第一手资料。

不仅如此,在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副处长袁进辉看来,随着嗅辨师走近公众视野,现场嗅辨的职能不断凸显,可以进一步推动现行的“排放标准”治理体系向“群众感受”治理体系转变,以人的感受展开环境问题的治理。

一般而言,行业内部挑选出的嗅辨师,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情况、工艺水平,对企业的治污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很多嗅辨师还同时承担着多重角色和职位。

“我们运营部有七套装置,每天基本上每个装置我都要跑上一轮,大约花费两个小时左右。这个过程中,我就需要发挥嗅辨师的作用,确认现场是否有漏点,靠嗅觉溯源‘跑冒滴漏’的地方。”刘雨辰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像我们的生产装置里面的介质较多,一旦发生泄漏没有及时发现的话,可能会演变成严重事故,所以嗅辨师的职责很关键。”刘雨辰告诉记者。

刘雨辰在现场进行嗅辨检查。

是什么时候开始刘雨辰有了走上环保管理岗,决心用嗅觉守护环境安全的呢?也许这颗种子早就在他心中埋下,或许是在大学报考志愿的那个夏天,或许更早。

“其实我大学志愿的第一专业就是环境科学。我心里一直希望周边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于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就咨询前辈,逛各种论坛,了解一些内容后,就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对大气环境、水环境保护等作出自己的贡献,当时想这就是我的兴趣所在,就跟父母说了。”谈到填报志愿,刘雨辰的语调提了几分,那个夏天的选择,对他来说显然是无悔的。

“我父母是学化工的,那个年代还没有嗅辨师。但有时候聊天,我会听到那时就有人通过鼻子了解机泵现场运转情况,还会拿着类似医生听诊器一样的仪器设备去听,这对我来说很有意思。”刘雨辰说。

也许是大学,也许是更早时候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乃至在日本中央大学都市环境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刘雨辰毅然决定了回国,投身环保。如今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已经开始结出果实。

同样是嗅辨师,同样是90后,扬子石化水厂净一车间工艺员宋孝杰在一气儿念完10年环境工程专业的南京大学本硕博后,他没有想到两年后,自己也会成为一名嗅辨师。

由于博士期间导师的研究课题已经顺利收尾,没有办法再延伸下去,所以原本走科研方向的宋孝杰决定应聘石化行业,成为一名工艺员,将转化为实践成果。

走上岗位的两年,宋孝杰发现自己不仅对车间的工艺流程上手很快,同时对气体也很敏锐。过人的能力,加上10年积累的知识储备,让宋孝杰博士毕业两年后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单位嗅辨师团队的一员。不仅如此,在扬子石化自己推出的视频短节目《环保博士说》中,第一期的主人公就是他,下面的留言满是“宋博士666”“给宋博士打call”……

很多人初次听到“嗅辨师”这个词,都会产生和刘雨辰的妻子同样的疑问,当然也包括宋孝杰的父母。

一个是人体感官,一个是精密的设备,孰优孰劣?

“其实市面上大多数的仪器,不论是光感的传感器,还是质谱传感器,它都是对单一组分进行精准识别。但在现场检查中的‘臭气’,可能会包含硫、氨或者多环的气体等多种物质,这时候我们的鼻子就像一个‘中央处理器’,一一识别出所包含的物质,从而锁定可能会泄漏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嗅觉要比只能一个个识别单一气体含量的仪器要灵敏一些。” 宋孝杰向记者解释道。

宋孝杰每天检查的区域之一。张倩摄

对此,刘雨辰也有同感。“仪器设备有时候准,有时候也不那么准,如果刚好风向合适,仪器检测的方向正是气体传播的方向,那么仪器就能识别出某种物质,但如果方向不对、距离太远,可能仪器还会显示达标,但实际上,我们通过嗅觉却能闻出‘异味’,因此,当前我们人类的鼻子在360度追溯气味时,有时还是比仪器的传感器更加靠敏锐。”

为了能让“鼻子”每天能高效“上岗”,很多嗅辨师除了不能熬夜以外,还有更多不同于常人的苛刻要求。

“嗅辨师不能抽烟喝酒,像火锅这类辛辣的食物也不能吃。我们日常的现场检查类似一种‘定性’的任务,就是通过嗅觉识别出是否有危险气体泄漏,而在执行‘定量’的任务,就是需要嗅出大致浓度时,在前一天,我一般会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一个比较积极的水平,因为状态好不好也会对执行的任务有所影响。”刘雨辰向记者解释道。

宋孝杰为了保持嗅觉“在线”,在生活中也比较克制。“再炎热的时候,我都会坚持开客厅的空调,避免卧室的空调直吹。嗅辨师不能有鼻炎,所以我平时作息、饮食都很注意。一些女性嗅辨师,在执行任务时,也不能化妆、涂指甲油,甚至有时也不能用香皂。”

和口译员需要脑力的高速运转一样,嗅辨师也需要嗅觉察觉工作环境中的“跑冒滴漏”,同样拥有职业黄金期。

“一个嗅辨师既需要敏锐的嗅觉,同时也需要对所需检查的装置、工艺流程了然于胸,因此一般黄金职业期是在30—45岁之间。”刘雨辰说。

“如果嗅觉不如年轻人了,你们会不会被替代?会不会做一些职业规划?”

“在当前国内的环境下,‘嗅辨师’也许更像一项‘傍身’的技能。我们当中很多人工作内容是很多元的,嗅辨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如果以后,我的鼻子不能‘肩负重任’了,我想可能换一个赛道,提升岗位中的其他技能,提高个人的竞争优势也未尝不可。比如虽然目前我从事的是环保管理岗位,但同时我也是注册安全工程师,而且以后我也可以把我的经验教给更多的后来人,当作一种传承也不错。”刘雨辰说。

为了充分地利用好职业黄金期,不少嗅辨师在对日常生活行为格外进行约束,因此包括扬子石化在内的一些企业对于嗅辨师予以了奖励机制。

宋孝杰告诉记者,“在我们单位,既有定期评比,也有奖励。一方面,群众工作部将嗅辨师队伍纳入异味治理劳动竞赛工作组成员,每季度抽调4-6名嗅辨师开展现场异味检查评比,视嗅辨直观感受给予打分。另一方面,为激励我们更好地发挥实效,设立嗅辨排查奖励。对参与每月专项监察的嗅辨师200元/人, 对参与临时巡查的嗅辨师200元/次,如发现未知泄漏点,视浓度、位置、难度、数量等状况奖励100-3000元。”

近年来,在石化行业,人工嗅辨逐渐成为企业在VOCs管控体系中的又一溯源排查方法,岗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这个6月,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培训了一批新晋嗅辨师,这群来自南京石化行业的员工组成了全国首支石化行业嗅辨师队伍。这支队伍里有一线的工人,也有管理层的干部,宋孝杰和刘雨辰都是其中的成员。

“这就是我刚拿到不久的嗅辨师资格证。”刘雨辰笑着告诉记者,“随着公众对环境的期待越来越高,我想我们的队伍会越来越庞大,未来,我们嗅辨师的出场率肯定也会随之越来越高。”

2018年年底,步入石化行业两年后的刘雨辰,通过主动申请成为环保管理岗的正式一员,其中的一项工作就是嗅辨出现场设备的异味气体。但他的妻子心里却萌生了好奇:在高精尖设备日益完善的今天,为何还需要人工来发现有毒有害气体,进而排除环境风险?难道丈夫的鼻子能比仪器设备还要灵敏?

嗅辨师,对普通大众而言,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但对不少嗅辨师的家庭来说,是一家人规律作息的开始。现在,刘雨辰的妻子已经习惯了晚上10点半就开始酝酿睡意,第二天早上6点15分左右和丈夫一样,无需闹钟地醒来。

六点多起床,简单洗漱后,从甘家巷开车13公里左右到达单位南京市金陵石化,到岗后,HSE(安全/环保/职业健康)工程师刘雨辰就开始了每天的现场检查,当然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嗅辨师。

那么,嗅辨师这个小众而又相对陌生的岗位,究竟是干什么的?

嗅辨师,顾名思义,是靠鼻子“嗅”出异味气体的种类或浓度,并进行专业测定的岗位,又被坊间称作寻味治污的环保“特种兵”。在每一个环境监测中的异味嗅辨现场,嗅辨师的鼻子,可以为异味污染执法收集第一手资料。

不仅如此,在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副处长袁进辉看来,随着嗅辨师走近公众视野,现场嗅辨的职能不断凸显,可以进一步推动现行的“排放标准”治理体系向“群众感受”治理体系转变,以人的感受展开环境问题的治理。

一般而言,行业内部挑选出的嗅辨师,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情况、工艺水平,对企业的治污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很多嗅辨师还同时承担着多重角色和职位。

“我们运营部有七套装置,每天基本上每个装置我都要跑上一轮,大约花费两个小时左右。这个过程中,我就需要发挥嗅辨师的作用,确认现场是否有漏点,靠嗅觉溯源‘跑冒滴漏’的地方。”刘雨辰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像我们的生产装置里面的介质较多,一旦发生泄漏没有及时发现的话,可能会演变成严重事故,所以嗅辨师的职责很关键。”刘雨辰告诉记者。

刘雨辰在现场进行嗅辨检查。

是什么时候开始刘雨辰有了走上环保管理岗,决心用嗅觉守护环境安全的呢?也许这颗种子早就在他心中埋下,或许是在大学报考志愿的那个夏天,或许更早。

“其实我大学志愿的第一专业就是环境科学。我心里一直希望周边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于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就咨询前辈,逛各种论坛,了解一些内容后,就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对大气环境、水环境保护等作出自己的贡献,当时想这就是我的兴趣所在,就跟父母说了。”谈到填报志愿,刘雨辰的语调提了几分,那个夏天的选择,对他来说显然是无悔的。

“我父母是学化工的,那个年代还没有嗅辨师。但有时候聊天,我会听到那时就有人通过鼻子了解机泵现场运转情况,还会拿着类似医生听诊器一样的仪器设备去听,这对我来说很有意思。”刘雨辰说。

也许是大学,也许是更早时候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乃至在日本中央大学都市环境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刘雨辰毅然决定了回国,投身环保。如今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已经开始结出果实。

同样是嗅辨师,同样是90后,扬子石化水厂净一车间工艺员宋孝杰在一气儿念完10年环境工程专业的南京大学本硕博后,他没有想到两年后,自己也会成为一名嗅辨师。

由于博士期间导师的研究课题已经顺利收尾,没有办法再延伸下去,所以原本走科研方向的宋孝杰决定应聘石化行业,成为一名工艺员,将转化为实践成果。

走上岗位的两年,宋孝杰发现自己不仅对车间的工艺流程上手很快,同时对气体也很敏锐。过人的能力,加上10年积累的知识储备,让宋孝杰博士毕业两年后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单位嗅辨师团队的一员。不仅如此,在扬子石化自己推出的视频短节目《环保博士说》中,第一期的主人公就是他,下面的留言满是“宋博士666”“给宋博士打call”……

很多人初次听到“嗅辨师”这个词,都会产生和刘雨辰的妻子同样的疑问,当然也包括宋孝杰的父母。

一个是人体感官,一个是精密的设备,孰优孰劣?

“其实市面上大多数的仪器,不论是光感的传感器,还是质谱传感器,它都是对单一组分进行精准识别。但在现场检查中的‘臭气’,可能会包含硫、氨或者多环的气体等多种物质,这时候我们的鼻子就像一个‘中央处理器’,一一识别出所包含的物质,从而锁定可能会泄漏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嗅觉要比只能一个个识别单一气体含量的仪器要灵敏一些。” 宋孝杰向记者解释道。

宋孝杰每天检查的区域之一。张倩摄

对此,刘雨辰也有同感。“仪器设备有时候准,有时候也不那么准,如果刚好风向合适,仪器检测的方向正是气体传播的方向,那么仪器就能识别出某种物质,但如果方向不对、距离太远,可能仪器还会显示达标,但实际上,我们通过嗅觉却能闻出‘异味’,因此,当前我们人类的鼻子在360度追溯气味时,有时还是比仪器的传感器更加靠敏锐。”

为了能让“鼻子”每天能高效“上岗”,很多嗅辨师除了不能熬夜以外,还有更多不同于常人的苛刻要求。

“嗅辨师不能抽烟喝酒,像火锅这类辛辣的食物也不能吃。我们日常的现场检查类似一种‘定性’的任务,就是通过嗅觉识别出是否有危险气体泄漏,而在执行‘定量’的任务,就是需要嗅出大致浓度时,在前一天,我一般会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一个比较积极的水平,因为状态好不好也会对执行的任务有所影响。”刘雨辰向记者解释道。

宋孝杰为了保持嗅觉“在线”,在生活中也比较克制。“再炎热的时候,我都会坚持开客厅的空调,避免卧室的空调直吹。嗅辨师不能有鼻炎,所以我平时作息、饮食都很注意。一些女性嗅辨师,在执行任务时,也不能化妆、涂指甲油,甚至有时也不能用香皂。”

和口译员需要脑力的高速运转一样,嗅辨师也需要嗅觉察觉工作环境中的“跑冒滴漏”,同样拥有职业黄金期。

“一个嗅辨师既需要敏锐的嗅觉,同时也需要对所需检查的装置、工艺流程了然于胸,因此一般黄金职业期是在30—45岁之间。”刘雨辰说。

“如果嗅觉不如年轻人了,你们会不会被替代?会不会做一些职业规划?”

“在当前国内的环境下,‘嗅辨师’也许更像一项‘傍身’的技能。我们当中很多人工作内容是很多元的,嗅辨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如果以后,我的鼻子不能‘肩负重任’了,我想可能换一个赛道,提升岗位中的其他技能,提高个人的竞争优势也未尝不可。比如虽然目前我从事的是环保管理岗位,但同时我也是注册安全工程师,而且以后我也可以把我的经验教给更多的后来人,当作一种传承也不错。”刘雨辰说。

为了充分地利用好职业黄金期,不少嗅辨师在对日常生活行为格外进行约束,因此包括扬子石化在内的一些企业对于嗅辨师予以了奖励机制。

宋孝杰告诉记者,“在我们单位,既有定期评比,也有奖励。一方面,群众工作部将嗅辨师队伍纳入异味治理劳动竞赛工作组成员,每季度抽调4-6名嗅辨师开展现场异味检查评比,视嗅辨直观感受给予打分。另一方面,为激励我们更好地发挥实效,设立嗅辨排查奖励。对参与每月专项监察的嗅辨师200元/人, 对参与临时巡查的嗅辨师200元/次,如发现未知泄漏点,视浓度、位置、难度、数量等状况奖励100-3000元。”

近年来,在石化行业,人工嗅辨逐渐成为企业在VOCs管控体系中的又一溯源排查方法,岗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这个6月,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培训了一批新晋嗅辨师,这群来自南京石化行业的员工组成了全国首支石化行业嗅辨师队伍。这支队伍里有一线的工人,也有管理层的干部,宋孝杰和刘雨辰都是其中的成员。

“这就是我刚拿到不久的嗅辨师资格证。”刘雨辰笑着告诉记者,“随着公众对环境的期待越来越高,我想我们的队伍会越来越庞大,未来,我们嗅辨师的出场率肯定也会随之越来越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近五年空气优良率保持在82.4%以上!赤壁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
下一篇:别错过!英仙座流星雨即将绽放夜空

最热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