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环境观察网!
环境观察网
首页 > 环保视野 > 正文

新春走基层之记者感言⑥|每一微克的变化背后,都有环保铁军在负重前行

2023-01-24 22:17:04   栏目:环保视野   来源:中国环境APP   点击:

新春走基层的第一篇稿子,是我写的,因为没有参照,所以“怎么走,写什么”成为我出发前最困惑的地方。

走基层那天是2023年第二个工作日,我和同事方琬夷一起前往北京市东城区生态环境局,体验执法人员的一天。

那天温度在零度左右,我和琬夷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把外套的袖子往下扯了又扯,想要护住冻僵的手。而被我们跟踪采访的执法人员却一直在出示执法证件、检查加油设施、用检测仪器测尾气,他们的双手暴露在寒冷的空气里,又红又紫。

零下的寒冷和通红的双手在综合执法大队执法六分队副分队长刘爽的口中,都变成了一句“习惯了”。而我直到回了局里,才觉得整个人“活”过来了。“我们夜查的时候可比这冷多了,多亏了有这双鞋。”刘队说着抬起了脚。

鞋子是一双看起来平平无奇的黑色的马丁靴,鞋面光滑,可见鞋的主人养护得极好,但是鞋面上大大小小的折痕暴露出这双鞋经历了不少风雨。鞋子的玄妙之处在于能够发热,鞋子的鞋带处有一个充电的小孔,充足电能够持续发热4——5个小时,为冰冷的脚丫子带来一些温暖。

刘队第一次体验到这种温暖是在2017年冬天。当时他们需要对重型柴油车进行夜查,查车的时间在凌晨十二点到早上六点。深夜的北京极冷,温度基本维持在零下十几度,人站在寒风中,双手青紫,四肢发硬,有时候脚冻得都失去了知觉。为了让执法人员更好过一些,局里给他们发了这双鞋。

“这双鞋救了我们的命。”说起来这双鞋,刘队的脸上带着笑意,声音却有一丝哽咽。“鞋子的电量有限,但是执法时间比较长,所以我们加热的时候只敢开最小档,这样撑得时间长一些。”

换下的鞋子被刘队放在了办公桌旁边的床下。这张床长不到两米,宽一米左右,床上放着换下来的衣服。看到我在拍照,刘队慌忙把床上的衣服收了起来,“这样拍出来好看一些。”

刚看到这张床的时候,我还有些羡慕,“有张床真好,能好好睡个午觉。”但这张床对于刘队来说,可不止睡个午觉这么简单。

夜查是执法的常态,有时查到凌晨两点,有时查到第二天早上六七点,为了不打扰家里人休息,刘队在办公室里添置了这张床,夜班的时候就在这儿凑合一晚。

这样的床,每个执法人员都有一张,有的被折叠起来放在椅子后面,有的被展开放在办公桌旁,它们被见缝插针地摆进每一个办公室。看到这些,我心里的羡慕没了,只觉得敬佩。

采访结束的时候,恰逢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北京市2022年空气质量数据,其中PM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这是继2021年后北京再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看到这组数据,我才意识到以前我对生态环境的变化只有一些最直观的感受:天变蓝了,水变清了,雾霾越来越少了。直到走进基层,听到刘队讲鞋的故事,讲尾气超标排放的柴油车越来越少,我才把更多的人和这些变化联系起来——每一微克的背后,都有无数环保铁军在负重前行,而这正是我要写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
下一篇:新春走基层丨先进监测技术守护湛蓝之海

最热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