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环境观察网!
环境观察网
首页 > 环保视野 > 正文

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多彩贵州 走向绿富同兴

2021-08-19 23:34:35   栏目:环保视野   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

  2016年,贵州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

  5年来,贵州不断探索完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制度,发展绿色经济,科学推进农村垃圾处理与城市污水治理,筑牢绿色屏障,建造绿色家园。

  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走在黔中大地,只见绿水青山映入眼帘。这样的成果是如何取得的?

  “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这是省委、省政府对生态文明试验区所定目标生动形象的描绘。”贵州省发改委主任、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少波说。

  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截至2020年底,试验区34项核心制度成果全面完成,其中13个方面、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贵州省绿色经济占GDP比重达42%,森林覆盖率达61.51%。

  完善相关制度,生态文明立起四梁八柱

  5年来,贵州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试验区建设:2016年,贵州召开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研究试验区怎么试、如何干;2017年4月,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大扶贫、大生态、大数据列为三大战略行动;2018年7月,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进会召开,就如何推动绿色发展专门进行讨论。三次会议层层推进,思想在统一、思路在清晰、思干在合一。

  今年,贵州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禁止一切捕捞行为;禁止从事采砂、开矿活动;禁止新建、改建、扩建生活垃圾填埋场……

  “同时通过的,还有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出台的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和各自的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这是云贵川三省共同立法的成果。”贵州省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勇说。截至今年6月,全省有立法权的主体共制定出台涉及生态环保的地方性法规129件,其中,生态文明试验区成立5年来立法81件。

  完备的生态环保法规规范体系,不断推动贵州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杜树生介绍,近几年,社会公众用法律保护生态的意识不断增强,举报、提供线索的积极性也跟着增强,生态环保法规对各种破坏行为有清晰的规定,逐步破解了公益诉讼起步时“无案可查”的困境。

  此外,贵州还建立起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态补偿等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制度,建立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绿色评价等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体系,生态文明“四梁八柱”制度框架正在全面建立。

  筑牢生态屏障,绿水青山找回美丽模样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中游,一棵树、一滴水,牵动的是两江清流。按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要打造5个示范区,排在第一位的便是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示范区。

  打造绿色屏障,贵州重在“两治”:治山,造一片青山;治水,还一江清流。贵州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危害最重的省份,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50个纳入国家规划的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占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数量的25%。

  如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已遍披绿装。村民燕启富回忆,茶香村曾经石漠化严重、土层薄,前些年,种苞谷每亩地只有两三百斤产量,家家收的苞谷几乎都不够吃。怎么办?以前只能砍树开荒,可是,没了树更加留不住土、存不住水,山地虽多,却吃不饱。

  2000年,借着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历史机遇,茶香村选了3个树种:杉树、松树、刺梨。杉树、松树的种植完全是为绿化;刺梨属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固土保肥,兼顾绿化与发展经济。

  2016年以后,在试验区实施绿色贵州建设计划的推动下,茶香村的刺梨从1.3万亩增至2.1万亩,同时搞起刺梨干、膏、酒加工,还建成了刺梨沟景区。

  燕启富退了耕,皮禄江则收了渔网。2017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江界河镇渡江社区村民皮禄江拆掉了乌江水面上的6口网箱,拿着2万元补贴上山种了6亩蜜柚,还购买游船搞起了乌江风光游。他说:“更开心的是告别了黑臭水,小时候清澈的乌江回来了。”

  2016年以来,贵州累计完成营造林2988万亩、石漠化治理5234平方公里,拿出近18亿元取缔网箱养殖33543亩,深入实施十大污染源治理、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双十工程”。2020年,贵州88个县(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99.4%,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在100%。

  发展绿色经济,产业形态踏上转型之路

  2016年,贵州启动“千企改造”工程,通过工业绿色化转型、产业绿色化改造等促进绿色制造发展,推动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六盘水市、水城经开区抓住政策机遇,成立投资公司全资收购停产的双元铝业,重组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副总经理吴翔介绍,他们与中南大学、贵州大学等院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研发中心。2018年以来,自身及带动下游企业申请各类专利60余件,仅高效型新型铝电解槽密封保温槽盖板专利一项,每年就能为全厂节电420万千瓦时,折合标煤500万吨,减少碳排放2200余吨。

  2016年以来,贵州改造企业5729户、项目6255个,完成技改投资4527亿元,规上工业基本实现全覆盖。“十三五”时期,贵州省工业能源消费占全社会50%左右,工业节能提前提质完成国家能源“双控”目标,有效缓解全社会资源能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敖鸿说:“发展绿色经济,不轻松也得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能走回头路。”

  同样不轻松的,还有贵州对大数据战略的坚持。2014年,贵州开始发展大数据产业。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马宁宇表示,无论是对大数据知识的学习还是对大数据战略的落实,全省上下都始终保持积极状态,牢牢把大数据发展的先机抓在手中。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显示,2020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超过15%。

  建造绿色家园,城里乡里过上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是什么样?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快场村村民赵忠伦回答:“希望房前屋后没垃圾,不然一到夏天就臭烘烘。”贵阳市南明区居民李艳说:“希望河水不再黑乎乎,恢复鸟飞鱼跃的景象。”

  农村垃圾处理,需要用巧劲。2018年,快场村得到县财政4万元的支持,在全县开了第一家“垃圾兑换超市”,1个积分1毛钱,用垃圾换积分,用积分兑商品。

  目前,“垃圾兑换超市”已在全县20个村区推广建立。从“一路走一路丢”到“一路走一路捡”,从乱扔乱堆到懂得分类,在垃圾被兑换成绿色积分的同时,生态保护意识也在人们的心中不断提升。

  2020年6月,云岩区六广门再生水厂正式运行,这是一家建在贵阳市主城区核心地段的污水处理厂。就地就近建厂最理想,但核心城区土地资源宝贵、拆迁成本高、周边居民有担忧。

  思路决定出路,最终,新建的六广门再生水厂整体埋在地下32米深处,通过先进污水处理工艺解决了气体、噪声等影响市民生产生活的因素。

  贵阳市副市长、云岩区委书记林刚介绍,贵阳在中心城区新建的18座污水处理厂中有14座采取下沉式建设,地下是污水处理厂,地上修商业综合体、体育场、公园广场等设施。目前,贵州已实现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93.5%。

  今年7月召开的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表示,贵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上海发布公共机构低碳行动倡议书 努力形成全面广泛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下一篇:山东德州抓牢“一市一策”重大机遇,以科技支撑提升治理水平 决策更科学 发力更精准

最热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