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蓝的海水,蔚蓝的天空。
广东省台山市赤溪镇台山核电基地,一场揭牌仪式正在进行。
“本次成立的‘EPR全球首堆工程核安全文化推进工作室’是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与中广核集团成员公司成立的第一家核安全文化推进工作室,具有里程碑意义……”
举行揭牌仪式,核安全监管部门与核安全主体责任承担单位联合成立相关工作室,这在涉核领域并不多见。
超前的实践和探索
相关研究发现,核电站事故中绝大部分(约为80%,各国情况不尽相同)不是因设备故障,而是人员失误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世界核电史上两次最大事故(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均如此。
在此背景下,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审评会议总结报告》中首次引出“安全文化”一词。对核安全文化作出了如下定义:核安全文化(Nuclear Safety Culture)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直以来,推广和宣传核安全文化是核安全从业者为之努力的方向。近几年,核电站核安全文化宣传和提升形式比较单一,离真正的深入基层入脑入心尚有差距,这也是造成近年来核电站核安全文化水平提升较慢的原因。
“工作室的成立是一个比较超前的实践和探索,也是推进文化与业务深度融合的一个亮点。这是在与中核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成立核安全文化工作室的基础上,我们成立的第二个工作室。”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主任李京喜告诉记者,核安全文化推进工作室立足于推进核电站运营单位核安全文化建设,将联系监管单位与核电站运营单位各个部门,提升全员的核安全文化素养。
以通俗易懂、显而易见的形式推进
“能成为工作室成立后的首任核安全文化推进大使,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有了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在揭牌仪式上,华南监督站相关负责人为工作室首任核安全文化推进大使授旗。 作为首任核安全文化推进大使,张浩谈了自己的认识和对今后工作的考虑,“作为运行值值长,将以身作则,以核安全第一作为导向,将核安全文化切实带入到每一项现场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和业绩来展示核安全文化在公司内的体现。同时,将利用好工作室的平台加强公司各部门与监管单位的沟通联系,与监管单位一道切实提升从业人员核安全文化素养。”张浩表示。
这样一个全部由一线核安全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室,其人员构成值得关注。
“核安全文化推进工作室由华南监督站台山现场监督组和台山核电12个相关部门及承包商单位人员参与其中。”李京喜向记者介绍,这样的人员构成主要考虑到工作室是以推进核安全文化提升为根本任务和工作立足点,同时向各项业务领域延伸,形成具体行动项,做实各项工作,推动营运单位核安全文化水平提升。
“核安全文化推进工作室成立后,我们将在今年着重开展核安全法规宣贯、举办运行人员防人因主题活动,以及核安全文化进班组等十项活动。”李京喜说。
具体而言,今后将以通俗易懂、显而易见的形式,让基层员工对于核安全文化“听得懂、有启发”,切实将核安全文化融入现场每一名员工的每一项工作之中。
相关工作一直在持续
核安全文化推进工作室建立的初衷,是让核安全文化推进工作的开展不局限于或单独服务于一个团体、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而是通过拉紧贯穿安全监管、营运管理、协作单位业务推进等各环节之间的核安全文化纽带,不断在各单位、组织和个人之间统一思想,明确使命,强化认识,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以工作室的建设为抓手,实现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共建共享,推动行业核安全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工作室章程的制定、办公室的布设、品牌LOGO的设计……”2021年5月,华南监督站与海南核电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了首个核安全文化推进工作室,作为业内首创,在核安全文化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目前,这一工作室通过积极、坦诚、开放地进行资源共享和经验介绍,已经助力台山、阳江等核电单位成立了姊妹机构。
“鉴于之前的良好实践,我们和台山公司讨论决定通过成立核安全文化推进工作室,以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核安全文化相关活动,促进核安全文化意识入脑入心。”李京喜表示。
后续,华南监督站和台山核电将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及时总结和反馈经验,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核安全文化素养,提高营运单位的核安全管理水平。